教师招聘考试中如何抓住主观题得高分?
- 时间:
- 2019-02-26 11:33:15
- 作者:
- 赵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山西教师资格网
其实主观题主要的常见形式为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三大类。
1.简答题主要考察形式即为——简述xxx。这个时候在答题时只需要按照题目要求把相应答案都有哪些逐一列上即可。
例: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参考答案】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原有知识经验中有适当的旧知识,以便与新知识产生联系。
2.论述题和简答题相似,但是论述题涉及的知识点内容更多,需要考生除了回答主要大体框架外还要把中间的小点以及解释都写出来。主要考察形式为——试论述xxx。
例:试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如果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甚远,问题解决起来就很困难。
(2)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3)酝酿效应
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许多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都报告过许多这类经历。这种现象称之为酝酿效应。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4)知识经验
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大量知识并善于实际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5)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6)情绪与动机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等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
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通过这两道例题相信大家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简答题和辨析题的区别,其实有的时候在考试中也常常能看到论述题的题干中明确说明除了要答理论之外还要进一步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当题干中让举例说明的时候也不要害怕,其实也就是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每答完一个知识点后面结合着这一点列举一个能体现它含义的生活中的例子就可以了。
对于简答题和论述题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建议小伙伴们要理解着识记,如果觉得记忆内容太多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记忆术、小口诀帮助自己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主观题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小伙伴们都理解了么?今天的最后还是用一道题来和大家说再见,下一期我们会继续为大家介绍最为重要的主观题型——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思路和高分技巧!小伙伴们我们下期再见!
练习题:
试论述创造性的培养。
【参考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
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4)重视非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造者优秀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发散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有效地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用途扩散,即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结构扩散,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方法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除此之外,还有功能扩散、因果扩散、词语扩散等。
(2)推测与假设训练
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3)自我设计训练
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
(4)头脑风暴训练
集体讨论又称头脑风暴法或脑激励法。是由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其目的是以集思广益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方法,大量产生各种主意。
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uploadfile/2023/1222/202312220257095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