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第六章第二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 时间:
- 2018-12-19 16:11:59
- 作者:
- 胡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山西教师资格网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基本性质。
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集中表现。
2.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专职人员,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二、教师角色★★★★★
(一)传道者角色
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进入现代社会后,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学校、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且用这种观念引导年轻一代。
(二)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帮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在他们遇到困惑时,启发他们的智慧,帮助他们解除困惑。
(三)管理者角色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四)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自己的父母或朋友。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做是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又希望教师是分担自己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
(六)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一方面,教师劳动的对象具有复杂性。学生在性别、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包括性格、个性方面的特点都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教师劳动的任务和内容是复杂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要给学生作出示范,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和感化学生。教师只有首先把教材中的智慧和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在教学中感染学生,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三)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创造性地设计教育方法,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改造,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体系,准确、通俗地教给学生。
(四)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于人的成长是自然发育和社会化的统一过程,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五)教师劳动具有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教师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会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1.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敬业乐业,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团结协作、关心集体是教师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2.知识素质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其次,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艺术。再次,教师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3.能力素质
第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讲课能力,掌握教学的基本功;第二,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的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管理学生、班集体的能力,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的能力等;第三,作为教师,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第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能力的一项基本内容。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来进行研究,找出教育中的规律性,使自己成为“教育研究者”。
(二)现代教师观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而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和研究,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最后,教师不再是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应该成为动态教育活动的研究者。教师应成为“行动研究者”,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达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找准自我
教师要善于从师生共创的生命舞台上,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体验一种的满足与快乐,得到生命的成长与升华;
(二)反思自我
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我,才能不断地进步。美国学者波斯纳经过多年对教师成长的研究得出一个公式,就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行自我教育;要善于从反思中品尝教育的幸福,提升自己的职业思想。
(三)超越自我
教师的日常困惑、细小的问题就是教师研究的着眼点,也是教师超越自我的起点。也就是要把问题当课题去科学深入地研究,要把自己当做研究对象穷追不舍。
(四)悦纳自我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要用人格去塑造人格,要与学生亲密接触,要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uploadfile/2023/1222/202312220257095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