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山西教师资格网! 本站为【教师伴】旗下山西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最新教师考试动态请各位考生以山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xkszx.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重要考点“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练习题-高中

时间:
2022-07-14 17:47:30
作者:
陈老师
阅读:
来源:
山西教师资格网

  一、考情介绍

  “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是教师招聘考试中高中历史学科中容易忽略的一个考点。这一知识点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的角度为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概况、意义,还会结合汉到元的其他政治制度进行考查,重点考查考生知识迁移及理解能力。因此,为了帮助考生有效备考,我们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和典例演练,已备考生借鉴。

  二、知识梳理

  1.西汉

  (1)背景:汉初郡县与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来地方王国势力逐步强大,威胁中央;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

  2.唐朝

  (1)措施: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其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发展为割据势力。

  (2)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宋朝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从“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三方面着手,分散地方权力,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官僚机构的臃肿和军队的扩充,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

  (1)措施:元朝统治者在地方建立行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天津、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2)作用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page]

  三、典例演练

  1.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3.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嬗变过程,由此可知( )。

  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C.丞相权力受到极大削弱 D.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4.据史载,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从公元1260年到1273年,先后在京兆、利州、兴元三地往返迁易治所,其管理地区有时包括四川、甘肃,有时则各自分出别立“行省”。这体现出( )。

  A.元朝设行省的目的不明确 B.广阔疆域是行省设置之根源

  C.行省职权有一个变动过程 D.元朝部分行省的结构变化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然事实上,所谓官僚阶级,总是以自利为先,国事为后的。无以防之,势必至于泛滥不可收拾。所以防弊之法,论者虽不以为然,然事实上卒不能废,且只有日益严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用人标准,并分析唐代“自由竞选”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对行省官员采取的“防弊之法”及其对政府运作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后半期的藩镇状况。表格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四种藩镇类型的赋税供纳状况,不涉及其与朝廷财政的对比,无法得出这一时期的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的结论,故A项错误。不能仅根据中原型藩镇的兵额与功能中驻重兵防骄藩'就片面推断出这一时期的藩镇彼此之间攻伐不已的结论,属于片面推断,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反而愈演愈烈。藩镇容易造成割据政权,不利于维护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表格中四种藩镇功能各不相同,分别属于河朔割据型、中原防御型、边疆防御型和东南财源型。后三者中,东南藩镇,从财政上支持朝廷;边疆藩镇,保证了唐朝不亡于外敌;中原诸镇,遏制了天津割据藩镇。他们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微妙关系,使唐朝的统治又较安稳地维持了一百多年,故D项正确。

  2.【答案】D。解析:根据“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可知,设置官署造成地方政权机构繁杂,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僚开府置佐,无法体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法体现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世家大族,排除B。

  3.【答案】A。解析:由材料关于刺史权力的内容来看,多是用来解决地方问题的,如由解决“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地方高级官员不法行为”到解决“诸侯谋反”“民众反抗”再到解决“流民”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说明当时社会问题不断暴露,故选A;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是在汉武帝时期就实现了,故排除B;表格中没有涉及丞相权力被削弱,故排除C;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是在东汉时期,故排除D。

  4.【答案】D。解析:元朝设行省的最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行省职权变化的信息,排除C;由材料“京兆、利州、兴元三地往返迁易治所,其管理地区有时包括四川、甘肃,有时则各自分出别立”说明元朝部分行省的结构变化,故D正确。

  5.【参考答案】

  (1)标准:德才、门第。

  进步:具有开放性、相对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2)防弊之法:行省官员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等。

  作用:有利于官员规范执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uploadfile/2023/1222/20231222025709519.jpg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