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深度预测试卷及答案(2)四
- 时间:
- 2018-12-19 13:17:25
- 作者:
- 罗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山西教师资格网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这是课堂突发事件类型的题目,老师首先要冷静,然后要随机应变,既要维护老师的尊严,又要很好地让学生接受,所以选B。
2.【答案】B。解析: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因此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而京京的老师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将幼儿否定,说明老师没有看到幼儿的可塑性,没有看到幼儿是处在发展中的人。
3.【答案】C。解析:老师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一味让学生听自己的话,限制了学生讨论的自由以及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当前的成长,不利于发挥想象力,所以是不合理的,没有提供给学生安全、自由地发表观点的环境。
4.【答案】C。解析: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步骤教育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考.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5.【答案】C。解析: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因此答案选C。B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施行日期。
6.【答案】A。解析:B项中,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C项中,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幼儿为主的幼儿园,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D项中,寄宿制幼儿园应配备儿童单人床。所以本题选A。
7.【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章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8.【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
9.【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第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10.【答案】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以此促进教育公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完善机制。
11.【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五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12.【答案】B。
13.【答案】C。解析: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它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14.【答案】C。解析:班级老师之间应该明确职责,分工合作,这样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一方面,工作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另一方面,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15.【答案】A。解析: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廉洁从教,不以权谋私,拒绝了家长的送礼。
16.【答案】C。解析:教书育人指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职业道德中的教书育人的宗旨。
17.【答案】D。解析: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开拓了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被称为“凿空之旅”。
18.【答案】D。解析:《呼啸山庄》的作者是艾米莉·勃朗特。
19.【答案】D。解析:《格列弗游记》描写了格列弗在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和马国的游历,反映了当时现实中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
20.【答案】B。解析: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21.【答案】B。解析:太阳有白驹之别称。白驹过隙又名过隙白驹,原文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22.【答案】A。解析:中国三大国粹分别是京剧、中医、中国画。
23.【答案】B。解析: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传世不朽词作《满江红》几百年来总是不断地被传诵、曲调淳厚有力,节奏稳健,抒发了激愤、昂扬和壮烈的情绪。
24.【答案】B。解析: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史上近代音乐之父。
25.【答案】C。解析:男子20岁称为弱冠。
26.【答案】C。解析:A选项和B选项为剪切操作,D项“撤销”之后“恢复”为无效操作。
27.【答案】B。解析:按住Ctrl键,再去选不连续的行,即可实现选定多个不连续的行。
28.【答案】C。解析:上元节有赏花灯的习俗,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29.【答案】D。解析:赵+钱=孙+李,且赵+李>孙+钱,可以推出李>钱,赵>孙。又钱>赵+孙,所以李>钱>赵>孙,所以,李最重。
二、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陈老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没有树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首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权责的主体。材料中,老师对幼儿的错误缺乏耐心,竟然泄露幼儿的隐私,使幼儿变得孤立,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侵犯了幼儿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其次,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有不断发展的潜力。材料中,该班主任一味否定幼儿行为,甚至用父亲服刑来刺激训斥幼儿,不但严重侵害了幼儿的人格尊严,给幼儿造成巨大心理压力。更会阻碍幼儿未来的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践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把幼儿看成独立意义的人、发展中的人,要给予幼儿尊重和帮助.促进幼儿发展。
31.【参考答案】
张老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张老师的做法违反了爱国守法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强调教师要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材料中,张老师却对幼儿失去了耐心,采取了贴胶布的极端做法,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权利.违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其次。张老师的做法违反了关爱幼儿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对幼儿严慈相济.做幼儿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而张老师体罚幼儿的做法,没有做到尊重幼儿,违背了关爱幼儿的职业道德规范。
最后,张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材料中,张老师却以“个别孩子素质太差,拿他们实在没有办法”为借口体罚幼儿,这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
因此,作为教师,要引以为戒,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幼儿,严慈相济,认真教育,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32.【参考答案】
(1)粉丝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为寂寞雪中送炭;粉丝需要现场温度,知音总是默想独行;粉丝是对偶像崇拜。知音是与天才会心。
(2)说孔子是知音,是因为他对音乐有深刻的体会和充分的理解;戏称他为粉丝,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痴迷至三月不知肉味,已类似于现代粉丝对偶像的狂热追逐。
【解析】
(1)本题较好理解,要求比较粉丝与知音的不同点,考生作答时只要回归原文,分别去寻找关于粉丝和知音的描述。然后一一呈现出来即可。
(2)本题为理解型的题目,说孔子既是知音又是粉丝,作答时就要依据知音和粉丝的特点来描述孔子的行为。知音能够与天才会心,而孔子在齐国听闻韶乐,体会到了其内在的迷人之处,以至于发出“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感慨,也就是说没想到音乐之美能到这种地步,所以说孔子是知音。但孔子听到这美妙的音乐,竟然三月不知肉昧,疯狂程度可见一斑,此行为类似于现代粉丝对于偶像的狂热,所以说他是最早的粉丝。
三、写作题
33.【参考范文】
活到老。学到老
师旷和晋平公的对话,突出“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主题。从少年、壮年到老年,虽然每个阶段学习的效果不同,但是学习是始终不能放弃的事业。这是每个向上者的需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终身学习无疑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保证.更是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
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是常青不老之保证。”现在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地“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从小爱动脑筋,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因家境不好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当店员,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失学以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由于刻苦自学,终于在数学上初露锋芒,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的高度重视,经过他的推荐,于1931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负责管理图书、公文、打字等。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华罗庚的勤奋好学感动了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推荐他去剑桥学习深造,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所必要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烦之心。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只用几十年是学不完的,故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
“生有涯,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实践知识,还要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因为知识也在日新月异,旧的知识会不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前进的车轮。如果你不努力去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解析】
本题为材料作文。需要理解故事内涵,提炼中心思想。题目通过师旷和晋平公讨论“人到晚年,是否需要学习”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的思考,体现出“活到老,学到老”的主题。故事中师旷在劝诫晋平公学习的同时,也是在启示我们当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因为教学需要输入新鲜血液,只有将社会上、国际上最新、最热的知识不断地传授给学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应对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
/uploadfile/2023/1222/202312220257095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