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山西教师资格综合知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时间:
- 2019-10-14 14:04:55
- 作者:
- 曾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山西教师资格网
在教师资格笔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很多考生比较难以攻克的大关,很多考生会觉得人物多、理论多、说法杂乱。其实,科目二的内容并不复杂,只要我们多从实例的角度分析这些人物的理论,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科目二的人物中,很多考生对于皮亚杰是又爱又恨,对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总是混淆不清,今天,我们就共同分析一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一共是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顺序是相继出现的,不可以发生改变。而这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这个阶段的儿童图式非常的简单,会通过感知和运动知觉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摸到什么东西之后会看、会抓、会舔,很多家长误以为是自己家的孩子饿了,其实并不然,是儿童在感知这个世界。
在9~12月左右的时候,孩子会获得客体永恒性。我们今天从生活的角度来分析客体永恒性。如果一个人没有出现在你面前,但是你仍然知道这个人是客观存在的,就是客体永恒性。而孩子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之前,比较常见的现象是,你把儿童的玩具藏了起来,他不会找,他会觉得这个东西就是消失了,没有了;当孩子获得客体永恒性之后,你藏起他的玩具,他就会哭着去找。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考试常考点。
(1)“万物有灵论”,也称“泛灵论”。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例如画画,会给太阳、小花小草都画上眼睛,冷了会给自己的玩偶盖被子,都是这个特点的体现。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个阶段的孩子看待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判断。比较著名的是三山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在生活中,有的孩子会认为“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这其实就是从自我为中心去体验事物的结果。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当问这个阶段的儿童,“汤姆的哥哥是吉姆,吉姆的弟弟是谁”?这个阶段的儿童有可能会告诉你,我也不认识,这其实就是不能逆向思考的特点。
(4)没有守恒概念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例如两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个被压成圆饼,一个被搓成小条,这是孩子就会比较他们之间的大小,给出不同的答案,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物体的守恒是没有概念的。
(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这个阶段的判断事物,只能同时从一个角度出发,不能同时考虑多个角度。例如给他一些玩具,请他把他认为一类的事物挑出来,他会挑出西瓜、葡萄、篮球、方向盘等,这时他只从形状的角度去判断了玩具是否属于一类,不能从功能的角度同时进行判断。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也就是说,两个同样的橡皮泥被捏成不同形状,儿童是可以认识到这两块橡皮泥仍然是一样的。同时,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也具有了可逆性,这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但是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还不具备复杂的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这个阶段的特点虽然很多,但是在备考中,我们记住四个字,简直是必胜口诀:接近成人。也就是成人能够进行推理、概括、归纳、演绎,这个阶段的儿童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水平,所以,如果题目中涉及到定理运算等复杂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就证明了儿童已经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以上针对四个阶段进行了分析,也结合了生活和考试中常见的例子,各位考生在备考中,先理解定义,再结合事例,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uploadfile/2023/1222/202312220257095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