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当老师,教师资格证也一样很有用!!
- 时间:
- 2018-12-19 15:31:01
- 作者:
- 胡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山西教师资格网




那么,通过努力考来的教师资格证就没用了吗?这段付出就打水漂了么?
教师资格证是进入教育行业的前提条件,有了教师资格证才能合法地从事教育工作,或者继而考取事业单位的教师编制。除此之外,教师资格证除了是从业门槛外,还有别的隐形福利!
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下资格证的种种附加福利。
能力的证明!
助力找到好实习好工作
1.难度提升,通过率骤降
有人问为什么只有教师资格证含金量让人眼前一亮,或者能赢得HR的注目?
答案是——曾被调侃为“白痴”都能过的考试在改革后变化很大,教师资格证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资料显示,201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在浙江、云南两省启动,2012年增加了天津、上海等4个试点省份,今年又新增山西、安徽等4个省份。
据教育部统计,在前两年的试点工作中,共组织4次全国性考试,6省参加考试人数28.08万人,通过7.72万人,通过率27.5%。而试点前,各试点省考试通过率一般在70%以上。
2015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将启动教师资格证改革,据熟悉考情的教师介绍,全国笔试通过率保持在25%左右,面试通过率不到70%。
也就是说,如果四六级证书是标配的话,教师证书就是锦上添花略显逼格的附属技能。
此处吐槽一下,建议大家不要在获奖及技能一栏填写通过率高于百分之五十的证书,这样反而会让HR觉得此人有井底之蛙的嫌疑。
不少小伙伴可能都看过这条新闻——学霸4年65个证书,毕业找不到工作。
仔细看完这条新闻,不少网友直呼这些证书里除了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是必备技能,只有教师资格证是有技术含量的证书了。
2.知识结构的全面考察
考试改革后,除了所需的专业课知识外,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考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相关知识。
这就意味着对社会科学知识的要求更全面,通过者即意味着人文素养及社科知识结构较为全面,在从事教育培训、广告、传播、文化、设计领域相关的职位中竞争优势很大。
3.人际交往和社工经验和证明
不同于其他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的重要环节是面试。
面试中有说课、试讲及答辩,要对考生的知识素养、口头表达能力、行为举止有较为严苛的考察。
答辩通常考察考生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这是考察考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困难的能力。
通过的考生即意味着全面素质较高,在一般HR筛简历时,看到你有改革后的证书,都会停顿一下。
知书达理的标志
据媒体报道,当配偶是教师时,婚姻会相对其他职业稳定牢固。
有专家分析,老师们工作稳定,寒暑假时间能照顾家庭,并因为是知识的传播者,所以更受到尊重。
最重要的是,因为教师常年和学生打交道,他们更加单纯、耐心和富有爱心,这也是保持婚姻甜蜜,家庭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
受益终身的科学教育观
近些年,随着教育市场大热,各种鸡精鸡汤式的育儿书籍大行其道,而不少畅销教育理念其实虚有其表。
而考取资格证、受过传统训练的人更容易保持理性,以科学严谨性的态度去审视这些所谓的教育理论。
考过资格证的人都会清楚的了解教育学、心理学,更不会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左右摇摆,被市场上的热门书籍牵着鼻子走。
事实上,许多有教育学理论背景的老师都知道,媒体经常争论的不同教育问题在都有理论根源,只是不同的变体罢了。当我们清楚的知道真正矛盾是什么,我们就能拨开云雾,清晰明了的判断问题,对症下药。
任何知识对人的改变都是潜移默化的,有的人能较早发现知识的重要性,有的人在需要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uploadfile/2023/1222/20231222025709519.jpg